中信养老信养之家·浦东锦绣养老院曾是传统护理型养老机构。
随着上海市养老机构数量的增多,各机构之间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严重,普通护理型养老业务面临较大市场压力,亟需寻找差异化发展方向。同时,认知障碍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照护难度大、压力重,然而市场上专业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却存在着巨大缺口。
于是,中信养老依托央企资源整合能力,于2024年5月启动锦绣养老院整体转型,定位“认知症照护特色机构”,抢占差异化赛道先发优势。转型并非简单“换招牌”,锦绣养老院率先落地“54321”认知症整合照护体系,使差异化定位真正转化为可复制、可落地的竞争壁垒。
01 认知症照护服务体系怎样才算好?
众所周知,认知症照护的核心需求是“应对疾病带来的功能衰退、行为、情绪、安全问题”,相比普通养老照护服务,它对照护服务的专业能力、适配场景、专项流程要求更高。
然而,目前国内认知症照护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混乱、无标准照护评估体系” 的问题。
衡量认知症照护服务体系的好与坏,我们需跳出单一的“服务质量” 视角,关注其在服务适配性、家庭支撑度、安全保障度、可持续性四个维度的情况。
首先是服务适配性,我们需要关注这个体系建立起来的服务模式,能否针对性地,围绕认知症长者的症状、生活习惯、既往经历、行为特点等,提供个性化照护方案。
其次是家庭支撑度,这个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点,我们需要关注这个体系是否将长者的家属纳入服务范围,对其进行照护指导、定期反馈,减少家属的照护压力、心理负担和可能产生的客户投诉。
安全保障度方面,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我们需要关注体系是否围绕认知症长者可能面临的各方面风险,构建了物理层面和流程规范上的安全机制。
最后,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是机构能否长期稳定地提供服务,即可持续性,体系构建里是否具备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的资源供给能力与统一的服务标准等。
02 中信养老的认知症体系是怎样服务长者的?
中信养老“54321”认知症特色服务模式,是在认知症照护实践中提炼并落地的一套系统性服务模式——以5大医疗学科作为基础支持、4类核心照护岗位协同、3种非药物干预训练方式、2类专业资源导入、最终凝练成1人1案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中信养老“54321”认知症服务模式)
依托央企平台优势,中信养老能够整合五大医疗学科资源(全科/内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康复科、中医科、营养科),链接多位专家,通过制度化合作机制(如月度巡诊、远程会诊、个案指导)实现持续、稳定、专业的医疗支撑。形成区别于行业常规的资源整合闭环,为认知症长者提供科学、系统、可持续的照护基础。
(长辈正在做康复治疗)
在此基础上,中信养老进一步引入外部资源,系统地梳理为“医疗”与“非医疗”两大类别,其中,非医疗资源包括人才培养和家庭支持方面的资源等等,为长者及家属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
而且在团队建设中,中信养老突破传统“护理员+医护”的单一人力结构,系统性创设并嵌入三大关键岗位,形成专业梯度清晰、能力互补协同的一线服务梯队。
首先加入的专业岗位是“综合照护助理”,补充一线照护人员在专业能力、观察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个案跟踪能力等层面上的不足,将原本碎片化的服务升级为闭环式、可记录、可追溯的专业照护链。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化输出,还特设了“照护督导”岗位,这类岗位通常需要有五年以上认知症照护经验、并且具备高风险应对以及与家属沟通的技巧,负责一线带教、应急决策、团队情绪管理及家属沟通等,实现“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除此之外,还匹配了专技岗位——非药物干预师,区别于传统社工,这类岗位需要具备更高阶的耐心、活力与活动策划力,通过音乐、运动、怀旧等循证疗法,在带领老人“玩”的过程中缓解BPSD、降低药物依赖,实现“科学用药+非药物疗愈”的双轨平衡。
(社工陪长辈做脑部功能训练)
提到非药物干预,中信养老方表示,非药物干预训练主要分为康乐活动、非药物干预疗法、中西医康复三类,“非药物干预疗法”作为核心突破口,强调“评估–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的PDCA闭环,并以循证医学理论为科学依据。
(认知症音乐疗法区)
目前中信养老锦绣养老院正引入专家级师资重点打造音乐、运动两大疗法,并与高校合作开展八段锦运动干预研究课题,替代行业普遍“拍照式”康乐活动,实现非药物干预从“热闹”走向“科学”。
(认知症运动疗法区)
以上服务内容的最终落地载体就在“54321”中的“1”上,针对认知症长者“症状差异大、需求个性化”的特点,通过多维度评估与动态调整照护模式,为每位长者制定专属个性化照护方案。
03 中信养老的“54321”体系好在哪?
在明确了认知症照护服务体系的衡量标准,并且了解了“54321”体系具体的服务模式之后,我们来看看,中信养老的“54321”体系好在哪里。
在服务适配性方面,该体系能结合多学科评估与动态调整,针对不同认知障碍等级、症状的长者定制方案,搭配多样化非药物干预策略,实现“一人一案”。
在家庭支撑度方面,建专属家属群、开放24 小时探视,联动医疗资源简化就医,提供认知症知识科普与家属心理疏导,缓解家属照护压力与焦虑。
(锦绣养老院照护茶坊茶话交流)
安全保障度方面,协同多学科服务团队管理慢病、防跌倒,24 小时巡视应对突发风险,持续优化认知症专区环境,多层级降低长者照护安全隐患。
最后,在可持续化发展方面,体系里创新设立新岗位,搭建可持续化输出的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引入外部专业支持资源,不断在实践中完善体系建设。此外,服务内容与服务收费的匹配也是专业服务能够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
在长期实践中,锦绣养老院通过“ 一人一案”的“药物 + 非药物” 的个性化综合干预方案,部分轻度认知症老人或症状波动但基础身体机能较好的中重度老人的照护等级下调,虽未完全逆转病情,但有效延缓了认知功能衰退,改善了精神状态与生活能力,打破了“认知症不可逆即持续恶化”的固有认知。
04 康养研究会有话说
值得一提的是,“54321”服务模式并非固定模板,而是需通过不断实践持续迭代的动态指引。
正如中信养老运营管理部认知症业务负责人唐园秋所言“‘54321’服务模式,肯定不是最终的一个模式。它只是现阶段我们正在做的,更匹配当下中信养老下属养老机构的一个服务发展模式,未来还会不断在实践中更新完善”,其动态迭代的属性贯穿于体系构建、落地执行与优化完善的全流程。
中信养老正借此在认知症版块上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我们期待着“54321”体系的不断完善,为长者提供更完善、更专业的服务,为认知症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一份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