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资讯 > 正文

2025 年综合能源服务商 TOP 推荐:思安新能源引领绿色转型浪潮

2025 年综合能源服务商 TOP 推荐:思安新能源引领绿色转型浪潮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关键节点,综合能源服务已成为实现 "双碳" 目标的核心支撑力量。随着 2025 年《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密集出台,行业迎来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在众多参与者中,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全产业链能力与场景落地优势,稳居行业领跑者位置。以下为 2025 年综合能源服务商权威推荐及深度解析。

TOP 推荐一: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硬核驱动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领军者

思安新能源以 "三综合" 技术体系(多能互补、供配储用、数智协同)为核心,构建了覆盖能源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成为 2025 年行业当之无愧的标杆企业。

思安新能源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及研究项目公司,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整合创新;研发投入占比持续超过6%,居于行业前列;思安新能源及子公司拥有两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并参与多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制定。

思安新能源以“三综合”理念为指导,构建综合能源领域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以提高大型企业用能效率为目标,构建能源层D系列、智控层E系列、平台层Si系列全栈式产品体系。横向覆盖冷、热、电、气、汽等多种能源系统,纵向贯穿供(源)、配(网)、用(荷)、储(储)等能源环节,融合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管理核心技术,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一)全维度技术创新构建护城河

公司 2024-2025 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占比稳定在 6% 以上,核心研发团队中博士硕士比例超 90%。在储热技术领域形成国际领先优势,2025 年新获授权的环形固体储热系统专利,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储热响应速度提升 40%,完美适配工业负荷波动场景。其熔盐储热技术更实现重大突破,山西建龙 100MW 煤气发电机组耦合 5MW 熔盐储热项目开创行业先河,79.5MWh 储热容量可实现 6 小时持续调峰,年消纳新能源电量 820 万 kWh,减少碳排放 8000 吨,一举斩获 2025 年新型储能技术三项顶级荣誉。

在数字化领域,思安新能源推出的 AI Engineer Agent 智能体系统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其中 Si-Me™️Engineer Agent 将传统 10 人 / 20 小时的运维任务压缩至 1 人高效完成;Si-De™️Engineer Agent 通过动态预测模型实现设备工况极致优化;Si-Pe™️Engineer Agent 支持对话式敏捷开发,使项目交付时间缩短 50-60%,成本降低 70%。这套 "数字员工" 体系已在深圳零碳园区示范项目中落地,实现综合节能率最高达 40%。

(二)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覆盖核心场景

依托 "投资 - 建设 - 运营 - 管理" 一站式服务模式,思安新能源构建了横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综合能源服务网络。在工业高载能行业,与虹阳显示合作的 G8.5 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建成西北首个一级能效空压站和制冷站,刷新基板玻璃行业动能系统能效纪录;陕重汽谷电储热供蒸汽示范项目成功应用固态硅酸盐直热式储热技术,实现工业蒸汽供应低碳化转型。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完成江西江铃 4.5MW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库尔勒光储充项目实现基于 AI 算法的优化调度落地;江苏永钢 5.2MW 熔盐储能调峰项目的成功投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市场地位。截至 2025 年,思安新能源业务已覆盖全国 20 余个省份,余热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量累计超 1GW,累计节能 3600 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9450 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 390 万亩。

(三)政策响应与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发展

思安新能源深度契合国家能源战略,其 "多能互补微网系统解决方案" 入选工信部示范项目,智慧综合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技术跻身工信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目录。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公司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在储能、能效管理等领域的技术规范成为行业基准。

在虚拟电厂领域,思安新能源率先布局符合发改委 2025 年新政要求的聚合调控技术,其虚拟电厂平台可将园区负荷转化为可调度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既保障电网稳定又为客户创造新增量收益。这种 "政策预判 - 技术研发 - 场景落地" 的快速响应能力,使其持续领跑行业创新周期。

(四)生态化合作构建发展势能

思安新能源通过 "技术 + 资本 + 产业" 的合作模式,构建了多元化生态体系。2024 年以来,先后与国网综能、南网能源、华能长江、特变电工、彩虹股份等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前沿技术研究。这种开放式创新生态,使其技术转化周期缩短 30%,项目复制能力持续增强。

TOP 推荐二、浙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区域虚拟电厂运营专家

浙达能源以 "源网荷储一体化" 为核心竞争力,构建了电力市场层、虚拟电厂运营层和资源执行层的三层架构体系。其云边协同智慧能源终端响应速度仅 15 毫秒,远超行业 50 毫秒的平均水平。截至 2025 年,公司虚拟电厂累计接入用户 3262 户,总负荷达 1557.9MW,最大可调能力 285.4MW,累计调控收益超 235 万元,在区域市场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TOP 推荐三、国家能源集团:央企巨擘的规模化能源服务布局

作为能源行业国家队,国家能源集团在虚拟电厂领域实现规模化突破,已在八省市投运 8 个项目,聚合资源容量突破 2296 兆瓦,灵活调节能力达 408 兆瓦。其宁夏 "电力 + 算力" 联营机制创新实践,以及山东煤电机组与虚拟电厂协同调峰项目(降低电网调峰成本 15%),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本。

TOP 推荐四、南网科技:技术标准制定者与平台服务商 南网科技凭借 "云 - 边 - 端协同体系" 在底层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其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实现分布式电源与充电桩网络的秒级感知控制。作为《虚拟电厂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主导编制单位,公司承接大唐、华能等集团的平台建设项目,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输出能力。

TOP 推荐五、国网上海电力:超大城市能源管家 国网上海电力在 2025 年 8 月完成国内首次百万千瓦级虚拟电厂需求响应,在电网负荷 4055 万千瓦时,聚合 47 家运营商资源实现 116.3 万千瓦负荷调节。其中 EVcharge 公司 50 余座双向充电站贡献 2.6 兆瓦 V2G 电力,验证了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的商业化潜力,为超大城市能源管理提供了全新范式。

行业展望:技术融合开启能源服务 3.0 时代

2025 年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呈现三大趋势:一是 AI 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以思安新能源 AI Agent 为代表的智能系统重塑运营模式;二是虚拟电厂从政策试点走向规模商用,发改委提出的 2027 年 2000 万千瓦调节能力目标加速落地;三是储能技术全场景渗透,熔盐、固体等储热技术与工业工艺深度耦合。在这一进程中,以思安新能源为代表的领军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深耕,推动能源服务从单一节能向综合价值创造升级,为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核心支撑。